引言#
這個話題我想了很久,嘗試動筆很多次,但總覺得不是時候,而且這件事情隨著時間流逝,變得越來越複雜。
但不管怎麼樣,還是想到一點寫一點吧。
成功的短視頻#
我從短視頻平台剛出來的時候開始就有試用過一段時間,但是沒過多久就感覺到了對我個人的負面影響顯著,便開始停用了。
沒想到幾年過去,這類軟件越來越火,從鄉鎮到城市,從小孩到老人,從大陸到北美,從抖音到... TikToc,超高的用戶粘度和時間佔有率讓這個商業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Facebook 收購來收購去,還是被 Tictok 打得暈頭轉向,被迫 all in meta-universe;微博在首頁流增加了大量的短視頻來留住用戶;知乎這種強調信息質量的平台也開始推糟糕的短視頻(這是我從用這個平台以來最糟糕的一段體驗,直接導致了棄用);連微信也悄悄地把短視頻創作平台內嵌進去,並用一系列技巧在朋友圈推廣;
毫無疑問,作為一款商業產品來說,短視頻是非常成功的:用戶數量高,粘度高,社交擴散性好,使用時間極長 —— 進入存量競爭後,互聯網平台非常希望用戶把時間都花在自己的軟件上,因為用戶在自家軟件上多花一小時,就會在競爭對手的產品上少花一小時。
糟糕的短視頻#
但對我們用戶來說,商業上的成功並沒有我們自身的體驗與受到的影響重要了。當我們打開短視頻平台的時候,很顯然我們並不是抱著一個嚴肅的學習目的,而是上去觀察世界加放鬆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看短視頻真的有助於我們觀察世界和放鬆嗎?答案都是 NO。
通過短視頻來觀察世界會有很多問題:行為模式訓練,虛構認知,精力耗損,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先進的推薦系統帶來的。
推薦系統與行為模式
我對各個公司和平台的推薦系統多少會有一些了解,大多數公司都會通過用戶畫像來解決冷啟動問題,然後收集大量用戶行為數據來加強推送流的偏好性。
也就是說,當用戶剛開始使用產品時,軟件會先收集用戶的非行為信息,包括用戶名,通訊錄,所在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在其他平台上的關聯帳號與行為,等等等等。
不要懷疑,各個平台之間是存在信息接口與一定程度上的互通的,這也是為什麼購物平台會向你推銷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或聊到的商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手機實名制以及社交平台強制綁定手機導致的。
接下來,平台就會基於這個畫像開始嘗試性地推送一些短視頻流,然後非常詳細地收集用戶行為,例如這個視頻看了多久,有沒有點贊轉發收藏評論等,來更新推送模型,讓視頻流更拟合用戶的偏好。
據不可靠消息,現在的推薦模型在數據分析上已經細化到無所不學了:軟件甚至會通過陀螺儀等硬件收集用戶的運動信息,再結合時間判斷用戶狀態:TA 是在上班地鐵上刷,還是在公司午休刷,還是在廁所摸魚刷,還是在床上睡前刷?
這樣的推送自然是無比拟合用戶愛好的,甚至會反過來訓練用戶的大腦去拟合這個偏好曲線:原本 TA 對話題 X 的喜愛是 80 分,對話題 Y 的喜好是 60 分,對話題 Z 的喜好是 20 分,經過一系列偏好推送後,系統通過推送反過來影響 TA 的行為,最後訓練出了一顆只對 X 和 Y 感興趣,且更願意花 15s 看 X,看到 Y 就 5s 後劃過去的大腦。
也就是說,短視頻推薦系統不只是在迎合我們的偏好,同時在影響我們大腦的 Pattern,也就是行為模式。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那個猴子不斷下滑短視頻的動圖,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被訓練好了的 Pattern 的表現。
推薦系統與虛構真實
用戶被改變的僅僅只是行為模式嗎?遠遠不止。
能被推上推薦流的短視頻大多是製作精良的:換句話說,就是劇本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句台詞都能精準地踩在用戶的關注點上的。也就是說,你看到的一串短視頻,不只內容是迎合偏好的,連製作都是高度工業化的。
如果這是電影電視劇舞台劇,那這毫無疑問是件好事,但這是‘時刻記錄生活’的短視頻。
短視頻的拍攝地點不在影棚裡,而是日常的生活場景;短視頻的出鏡人不是演員明星,而是身邊的普通人;短視頻的穿著也不是機甲古裝西服,而是日常穿著。所有的細節都在潛意識裡告訴觀眾,你在這裡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世界。
很明顯,一個人長時間瀏覽這些符合自己偏好的,看上去又無比真實且日常化的內容後,自然會漸漸把這些內容映射到自己大腦裡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上。
對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學生來說,一旦在做題之餘,看到的都是這些視頻流,自然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短視頻裡頭拍的那樣,大家都在說一樣的流行語,消費推送的商品,過設計好的人生。
即便是經歷過各種事情的成年人,尤其是在新聞媒體行業幾乎已經完全死去的簡中文化環境下,一旦缺少其他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會被短視頻逐漸改變認知。
精力耗損
前段時間,在聽《聲東擊西》Podcast 的時候,一位學者介紹了一項腦科學 X 信息科學交叉研究的成果:用戶在看短視頻的時候,看似沒有運動,沒有思考,但是大腦是高度活躍的,因為看短視頻這個行為需要大腦處理大量的視覺和聽覺信息,即便這些信息有極高的冗余性。
這很好地解釋了長時間刷手機後感覺到的空虛與疲憊感,因為大腦完全沒有得到休息,反而是在疲於奔命地處理垃圾,與我們一開始刷短視頻的動機背道而馳。
所以當需要休息時,請關上手機,摘下耳機,到處走走,看看風景,和家人與朋友聊聊天,而不是像猴子一樣不停地下滑,沉湎於虛假的真實。
————
這篇文章原本是想把綜藝和短視頻放在一起說的,但現在想想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就留待以後再評吧。